3.5米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风光发电直击雷避雷针

3.5米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风光发电直击雷避雷针
 3.5米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风光发电直击雷避雷针
 
被保护物体的高度与分布
装置高度需以被保护物体为基准,通常要求支架高于被保护物体 0.5-1m。若被保护物体是低矮设备 ,装置高度可相应降低;若保护范围包含多层建筑或高大设施,则需根据zui高处物体的高度调整,确保电场能全覆盖所有需防护的区域,避免因高度不足形成防雷盲区。
雷云电场的分布特征
雷云与地面之间的电场强度随高度呈梯度变化,装置高度需匹配电场活跃区。在雷暴频发区域,雷云底部较低,电场主要作用于中低空,装置高度可适度降低以贴合电场集中区;而在高海拔地区,雷云位置较高,电场分布范围上移,装置需适当增高才能处于you效的电荷中和区间,保证放电效率。
与传统避雷针的协同需求
当两者协同使用时,多短针装置的高度需低于传统避雷针 30% 以上,这一比例是为了避免电场层级重叠导致的相互干扰。若传统避雷针高度为 10m,多短针装置高度需控制在 7m 以下,确保前者能主导接闪,后者专注于中和残余电荷,形成分工明确的防护体系。
安装场景的空间限制
部分场景存在明确的高度限制,如机场周边需符合净空要求、古建筑保护需避免破坏风貌,此时装置高度需在限制范围内调整,通过优化短针阵列密度弥补高度不足可能导致的电场覆盖问题。此外,高空强风环境下,过高的装置可能面临结构稳定性风险,需结合抗风设计限制高度。
防雷效果的均衡需求
过高可能导致电场中心上移,削弱对下方被保护区域的中和效果;过低则无法覆盖突出部位,还可能让被保护物体成为新的引雷点。因此,高度需在 “覆盖范围” 与 “中和效率” 之间找到平衡,通常以 “略高于被保护物体且处于场景电场核心区” 为原则,具体数值需结合三维电场模拟计算确定。
详询郑州万佳防雷有限公司的薛红18503833715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jce.org.cn/news/9787.html,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。
以上就是关于3.5米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风光发电直击雷避雷针全部的内容,关注我们,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。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

上一篇:L2000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电力设施新型避雷针

下一篇:35kv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WJ-LMD-L2000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