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引言
在桥梁施工中,架桥机的钢梁作为核心承重构件,其重量与尺寸直接影响设备的转场效率与运输成本。传统整体式钢梁存在 "体积臃肿、拆解困难" 的弊端,尤其在山区、隧道群等复杂地形中,超限运输问题突出(如梁高超过 4.5 米、单梁重量超 60 吨),导致转场周期长、合规成本高。可折叠钢梁通过创新结构设计,实现钢梁在 "工作状态(全跨承载)" 与 "运输状态(紧凑折叠)" 之间的自由转换,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技术路径。
二、可折叠钢梁的核心设计理念与目标
(一)双重状态性能平衡
工作状态:满足桥梁架设的强度(屈服强度≥345MPa)、刚度(挠度≤L/800)与稳定性要求,确保荷载(如 900 吨级箱梁)传递可靠;
运输状态:通过折叠机构将钢梁高度降低 40%-60%,宽度缩减 30%-50%,单梁重量控制在 35 吨以内(适配公路运输限重),无需拆解即可整体运输。
(二)轻量化与可靠性协同
采用 "分段铰接 + 柔性连接 + 智能锁定" 设计,在减轻重量的同时避免传统拆解式钢梁的螺栓松动、焊缝疲劳等问题。目标实现:
结构自重降低 20%-30%(较同跨度整体式钢梁);
转场时间缩短 50% 以上(无需大型起重机拆解);
关键节点疲劳寿命提升 40%(通过应力均匀化设计)。
三、可折叠钢梁的关键技术架构
(一)折叠机构设计:分段铰接式架构
主副梁分段策略将钢梁沿跨度方向分为 3-5 个节段(单节长度 12-15 米),节段间通过弧形铰接节点连接。主节点采用铸钢件(ZG340-550H),内置双列圆锥滚子轴承(承载能力 5000kN),允许节段在垂直平面内转动 ±15°(满足折叠时的角度变化),水平方向通过导向键限制位移(误差≤0.5mm)。
伸缩与折叠驱动
液压伸缩系统:在钢梁腹板内侧布置多级套筒油缸(行程 2-3 米,推力 300kN),通过比例阀控制节段同步伸缩,折叠过程中位移偏差≤1mm;
连杆联动机构:采用平行四边形连杆组(材料 Q690D),确保折叠时各节段运动轨迹一致,避免因速度差导致的结构应力集中。
锁定与定位装置工作状态下,节段间通过液压插销 + 机械楔块双重锁定:
液压插销(直径 φ80mm,材料 42CrMo)插入预设销孔,承受主要剪力(设计荷载 1.5 倍安全系数);
机械楔块由伺服电机驱动,楔入节段间隙(间隙控制 0.2-0.5mm),形成刚性连接,经测试可承受 0.3g 地震加速度下的动态荷载。
(二)材料与截面优化
高强度钢应用主受力节段采用 Q690D 钢材(屈服强度 690MPa),较传统 Q345B 减重 30%;铰接节点采用 Q960E 锻钢(抗拉强度≥1100MPa),通过调质处理(HRC32-36)提升抗疲劳性能,经 100 万次循环加载试验无裂纹。
变截面设计跨中区域(弯矩较小)采用 "空腹式截面",开设椭圆形减重孔(长轴 1.2m,短轴 0.6m),单个孔减重 150kg;支座附近(剪力集中)采用箱型加厚截面(腹板厚度从 14mm 增至 20mm),确保应力分布均匀(最大应力偏差≤10%)。
(三)动力学性能保障
折叠过程刚度匹配通过 ANSYS 有限元仿真,在折叠状态下增加临时支撑桁架(材料 GFRP,重量仅为钢桁架的 1/3),将整体刚度提升 25%,避免运输时的振动损伤。实测显示,60km/h 车速下,折叠钢梁的振动加速度≤0.5g(传统拆解式钢梁达 1.2g)。
疲劳细节处理铰接节点过渡区采用圆弧半径 R≥100mm 的光滑曲面,消除应力集中(应力集中系数从 3.0 降至 1.5);焊缝采用 TIG 全熔透焊接(焊缝质量 I 级),并进行超声波冲击处理(UIP),使节点疲劳强度提升 30%。
四、工程应用与效果验证
在郑万高铁重庆巫山段(隧道占比 75%)施工中,某 700 吨级架桥机采用可折叠钢梁设计:
结构参数:
跨度 32 米,折叠后高度从 3.2 米降至 1.8 米,宽度从 4.0 米缩至 2.5 米;
单梁重量从 85 吨降至 58 吨,运输时仅需 2 辆挂车(传统需 4 辆)。
关键措施:
节段间采用 "液压插销 + 自锁螺母" 双重锁定,插销定位时间≤5 分钟 / 处;
折叠驱动系统集成压力传感器,超载时自动停机(响应时间 0.2 秒)。
应用效果:
转场时间从 12 小时缩短至 4 小时,隧道通过率达 100%(限高 5 米,限宽 3.5 米);
架设 96 片箱梁后检测显示,铰接节点位移量≤0.3mm,焊缝无裂纹,疲劳性能优于设计预期。
五、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
折叠机构复杂性:多节段联动控制精度要求高(误差≤1mm),需开发基于 PLC 的同步控制系统,融合激光测距与倾角传感器(精度 ±0.1°)实现闭环反馈。
极端环境适应性:在 - 30℃以下,液压油黏度增加可能导致折叠卡顿,需采用低温抗冻液压油(凝固点 - 50℃)并加装管路加热装置(功率 5kW)。
智能化升级:集成 BIM 模型与物联网技术,实时监控折叠次数、节点应力等参数,通过云端算法预测维护周期(如插销磨损预警阈值设定为直径磨损量≥0.5mm)。
公司网址:www.ksqzjzl.com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jce.org.cn/news/5073.html,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。
以上就是关于浙江金华架桥机厂家 架桥机的可折叠钢梁设计全部的内容,关注我们,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。
以上就是关于浙江金华架桥机厂家 架桥机的可折叠钢梁设计全部的内容,关注我们,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。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